可穿戴設備:噱頭要不得 解決用戶痛點才最有價值

2015-02-13 14:12:00 來源:雷鋒網 人氣: 次閱讀 186 條評論

可穿戴設備又被吐槽了。近日,賓夕法尼亞大學做了一項測試,邀請14位志愿者分別使用智能手環和智能手機進行500步和1500步的測試,以設備顯示結果同實際步數進行比較。其中測試的手環分別為Fitbit...

  可穿戴設備又被吐槽了。

可穿戴設備:噱頭要不得 解決用戶痛點才最有價值

  近日,賓夕法尼亞大學做了一項測試,邀請14位志愿者分別使用智能手環和智能手機進行500步和1500步的測試,以設備顯示結果同實際步數進行比較。其中測試的手環分別為Fitbit的Flex、Jawbone的UP24以及耐克的Fuelband,相應的應用為Fitbit、HealthMate和Moves,而測試的智能機則是iPhone 5S和Galaxy S4。

  最終結果令人大吃一驚,智能手機測試的步數誤差在6%上下,而幾款手環的測試結果則非常有失水準,甚至出現了22.7%的巨大誤差。

  這項測試讓可穿戴設備再次成為輿論的焦點。自可穿戴設備誕生以來,消費者承擔了高昂的售價,繁瑣的操作,糟糕的續航乃至難以稱得上舒適的佩戴體驗,可以說給足了可穿戴設備面子,這一切都是出自對身體健康的關注以及對產品核心性能的信賴。可如今,可穿戴設備連最根本的服務都無法做好,甚至與智能手機相比都一敗涂地,這樣的產品談未來談革命,無異于癡人說夢。

  由于這項測試的具體信息和操作過程尚不清晰,且測試項目也相對單一,簡單的評價可穿戴設備不如智能手機是有失偏頗的,但可不否認的是,可穿戴設備,尤其是智能手環,在經歷了數年的發展之后,仍舊不能為消費者提供一款物盡其用的產品,市面上的現有產品,要么賠本賺吆喝,以低價迅速占領市場,要么逼格高高,勢要將手表手環打造的高大全,但無論前者后者,都最終難以避免被束之高閣的命運,這不禁讓我們回頭細細思考這類產品的未來智能可穿戴設備還有希望嗎?